为区块链产品寻求专利保护时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the dos and donts when seeking patent protection for blockchain products

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并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演进。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源自区块链本身所具备的核心特性与功能: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数据库,用于在点对点网络中记录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交易信息。由于其数据具备高强度加密特性,加上结构上的去中心化,使区块链相较于传统集中式记录系统,在抵御骇客攻击和数据故障方面具备更强的韧性与可靠性。

因此,区块链常被用于储存高价值的数据与交易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会计数据、库存数据,以及加密货币的交易记录。以比特币为例,其每枚当前市值接近马币150,000元,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各方正投入大量努力以强化其安全性,并确保每一笔交易及其伴随数据在区块链上的真实可信。

然而,由于区块链的结构特性,每记录一笔交易,其数据库便会扩展。随着时间推移,区块链体积将愈发庞大,甚至可能拖慢即便是最强大的联网计算系统。因此,持续提升区块链的数据加密速度与质量,是当前一项迫切的技术课题。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每年接收并核准大量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根据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美国境内已累计提交了将近三万件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并已有逾一万件专利获准。

在许多方面,区块链发明的专利申请程序与其他类型的软件或计算机相关发明相似。除了需具备新颖性与创造性外,区块链发明也必须符合专利适格性,即需展现出“技术效果”。若该发明仅涉及数据收集、分析与结果展示,而仅声称该数据被储存于区块链中,通常很难说服审查员其具备真正的技术效果。因此,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在撰写与权利要求中,应比照一般软件专利的模式处理。申请人需重点强调该发明在加密速度、加密品质等方面的技术性改进,而非专利适格主题(如商业流程等)之改善,应用效果应作为技术提升的自然衍生结果加以呈现。

目前已获授权的区块链专利中,许多涉及区块链本身的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系统(包括其他区块链)与区块链数据之间的交互方式。

例如,微软公司获得的美国专利号10,938,548,涉及一种区块链“事件接口系统”,可使一个区块链上的事件与另一区块链上的对象(如智能合约)进行通信。微软也获准另一项美国专利(专利号11,102,003),该专利是一种软件工具,可协助用户更高效地为不同分布式账本创建加密代币,从而加快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流程。Square Network公司持有的美国专利10,108,938,则涵盖其链下支付系统(如Square自家系统)与区块链上由买家控制的加密货币之间的交互机制。

拟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的潜在申请人应首先审查其现有产品,以确保其寻求专利保护的主题内容确实有助于现有区块链技术的技术进步。应特别注意,申请中拟主张的主题内容不可仅为抽象概念,或仅为以现有区块链技术为载体的商业方法,因为此类内容将被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专门从事区块链技术的专利审查员受过良好训练,能够迅速识别并剖析区块链专利申请,将不具适格性的主题与可能具备专利性的主题加以区分。当然,Henry Goh 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人团队,他们能在专利说明书尚未撰写前即快速识别相关问题,并即时向潜在申请人提供专业建议。

此外,潜在专利权人还应注意,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潜在侵权者可能并不容易识别,尤其当涉案的区块链产品专利权被授予较宽泛的权利要求时更是如此。又因专利权具有地域性,而区块链加密与处理工作可以轻易地在全球任何地方进行,因此潜在专利权人应始终考虑将专利保护范围延伸至马来西亚以外的地区,以确保自身权益受到保障,并在其专利产品被使用时获得正当报酬。